“31省份GDP和人口排行榜”对山东意味着什么?

临房网 2019-06-21 08:21
1238

临房网讯:截至6月15日,全国31省份都已公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,常住人口数据随即出炉。

31省份常住人口排行榜和GDP排行榜,前10名具有高度契合性。2018年常住人口排行榜前10中,除安徽外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北这9省份,同时也是GDP排名前10的省份。GDP排名前10中,唯一的“特例”是福建省,其常住人口排第15名,GDP排行榜第10名。这其中,山东省人口10047.24万人排名全国第二,GDP排名全国第三,人口和GDP排名错开一位。


第一个提示和判断:人口因素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性因素。


人口排行榜前10名中,有9名进入GDP排行榜前10名,常住人口大省同时是经济大省,这说明人口因素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性因素。


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。当然,人多并不意味着经济向好发展,改革开放前人口也很多,但国民经济一度凋敝。只能说,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之后,人口因素往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。


当前,科学技术确实在以加速度提升,但远没有提升到大量取代人工的地步。在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步入衰退期之前,劳技密集型、劳资密集型企业大量涌现,这是当前这个时期的产业特征。


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提高的同时,劳动力也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新的调适。比如,2016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开始超过工业,三次产业构成为7.3:45.4:47.3,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格局。经济发展“由重变轻”,从事工业生产的人会相应减少,从事服务业的人在增多。服务业对人工的大量需求正成为工业富裕人员的“接盘侠”。


虽然经济社会始终在发生变化,但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依然没有改变。正因为如此,这几年,省会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“抢人”政策频出,从西安到南京,从杭州到济南,入户门槛不断降低,像石家庄甚至推出零门槛落户政策。




第二个提示和判断:未来省际竞争主要体现为大城市之间的竞争,而大城市的竞争力又取决于其集约化水平。


单看GDP总量,能判断区域整体发展情况,但很难判断发展质量。要判断一个地方的发展成色,还得看人均GDP。在2018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均GDP排名中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3个直辖市的人均GDP遥遥领先。对比而言,北京人口只有山东的近1/5,但人均GDP是山东的1.84倍;上海人口是山东的2/5,但人均GDP是山东的1.77倍;天津人口差不多是山东的1/7,但人均GDP是山东的1.59倍,这些数据充分说明,高度聚集性特大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成效,远远超越其他省份,集中力量发展特大城市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工作。


31省份GDP和人口排行榜表明,山东要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继续在全国走在前列,不能忽视两方面工作:

1.山东要充分利用好人口机遇期发展壮大自己。


飞3.jpg


从2012年之后,我国人口红利开始拉响警报。但是,山东作为人口大省,其人口红利期尚未结束。这是因为:一是山东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二,基数巨大,劳动力资源丰富;二是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,山东2016年出生人口164.22万、2017年出生人口174.98万,成为“全国最敢生”的省份,2018年出生人口有所下降,但也达到了132.95万人。


当然,山东人口也并非没有隐忧,突出问题有两个:一是山东人口老龄化严重,老年人口全国最多,60岁以上老人超过2000万,占到全省人口的1/5强。二是从2017年开始,山东成为全国沿海省份中唯一人口流出多于流入的省份,当年流出41.97万人,2018年延续了这一趋势,净流出19.55万人,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。特别让人忧虑的是,大学毕业生这个“人才群体”成为重要流出群体。


人口和人才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。我们通常说的人口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,即居住在一定地区,并构成某一社会的那些人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、多样的总体,其中既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又包括非劳动年龄人口的老人和孩童,既包括一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掌握一定文化科技水平的脑力劳动者。人才,则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,进行创造性劳动,并对社会或国家作出贡献的人,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。所以,人口概念大于人才,人才属于人口中有较高素质的群体。大学毕业生一般划归到人才范畴,他们的流失往往对一地发展负面影响较大。


据了解,2019年山东大学毕业生中,16市毕业生平均留存率为23.54%,青岛、济南两地情况较好,留存率为62.59%和53.33%;其他城市留人不易,聊城、济宁两市毕业生留存率甚至不足一成。从省外流向看,京津冀城市群、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,北京市吸附能力一直最强,为21.48%,京津冀城市群总吸附占比32.54%,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附力占比高达38.58%,上述两个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纳占到外流总量的七成,这个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


面对人口和人才新态势,山东有必要加大政策留人力度,不能因为人口基数大而有过于乐观的情绪,以确保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刚需。


2.山东要重点建设好济南、青岛、烟台三个核心城市,以提高城市集约化为契机,提高经济发展质量,提高人均GDP水平。

城市的集中度,包括人口的集中、人才的集中、资源的集中、资本的集中,等等。集中才能“约”,约是节约,更是可以充分利用之义。比如说,中等城市修一条地铁是浪费,特大城市多修几条地铁也不浪费;中等城市修建一个大型体育场往往是闲着,特大城市修几个大型体育场也能充分使用。城市的集中度越高,“约”的水平也就越高,所以“约”实际上就是一种聚集产生的效应。一个城市的集约化水平提高了,整个城市就充满活力,就会对周边产生辐射带动作用。


2018年1月,国务院批复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》,《方案》要求加快提升济南、青岛、烟台核心地位,形成三核引领、区域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。因此,加快济南、青岛、烟台三个核心城市的建设,既是国家层面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发展要求,也是山东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。


要充分认识到,加快济南、青岛、烟台三个核心城市的建设,做大做强三大核心城市,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才会形成“主心骨”,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,才能在未来的省际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。在这个进程中,如果资源分散,平衡用力,则有可能会失去做大做强的机遇。因此,做强做大核心城市,既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,更需要从政策、资金、人才诸方面加大对三大核心城市的倾斜力度,这样才能尽快实现“三核引领”格局,进而提升整个山东经济的区域竞争力。

    编辑者:yangmei

    分享到: